
體育對包括殘疾人在內的每個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價值。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增強體質、康復身心、參與社會、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人們認識殘疾人潛能與價值、促進社會和諧共進的獨特渠道。發展殘疾人體育,對于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推動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殘疾人體育重在參與,這是殘疾人的一項重要權利,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3日發表《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將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作為實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全國性殘疾人體育活動風生水起,殘疾人大眾冰雪運動蓬勃發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服務不斷改善。[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15日上午在京舉辦“紀念《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基層單位代表、專家學者等共70余人參加會議。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在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是我國人權宣傳和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高舉人權旗幟、占領國際人權道義制高點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點擊詳細]
10月15日,紀念《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向巴平措指出,白皮書發表以來的30年,是中國人權事業蓬勃發展、人權保障水平蒸蒸日上的30年,是破除人權研究禁區、理論研究欣欣向榮的30年,也是中國日益主動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國際人權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的30年。[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表《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白皮書說,7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翻身解放和當家作主。新中國70年,是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70年;新中國70年,是中國人民各項基本權利日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的70年;新中國70年,是中國不斷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70年。[點擊詳細]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發展作為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不斷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經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各項權利,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豐富了人類文明多樣性。[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7月25日發表《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白皮書說,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尊重和保障殘疾人的人權和人格尊嚴,使他們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點擊詳細]
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尊重和保障殘疾人的人權和人格尊嚴,使他們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本著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特殊困難群體,尊重殘疾人意愿,保障殘疾人權利,注重殘疾人的社會參與,推動殘疾人真正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斗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8日發表《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斗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新疆地區深受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的疊加影響,恐怖襲擊事件頻繁發生,對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嚴重踐踏了人類尊嚴。面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現實威脅,新疆采取果斷措施,依法開展反恐怖主義和去極端化斗爭,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動多發頻發勢頭,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點擊詳細]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新疆地區深受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以下簡稱“三股勢力”)的疊加影響,恐怖襲擊事件頻繁發生,對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嚴重踐踏了人類尊嚴。面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現實威脅,新疆采取果斷措施,依法開展反恐怖主義和去極端化斗爭,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動多發頻發勢頭,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12日發表《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白皮書說,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揭開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新篇章。[點擊詳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揭開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新篇章。40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尊重人權,在改革開放中保障人權,在改革開放中促進人權,成功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人權保障的新經驗、新奇跡。[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2016年12月1日發表《發展權:中國的理念、實踐與貢獻》白皮書。白皮書約2155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是與時俱進的發展權理念、日臻完備的發展權保障制度、有效實現經濟發展、不斷完善政治發展、努力促進文化發展、全面提升社會發展、加快落實綠色發展、推動實現共同發展。[點擊詳細]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寄托著生存和希望。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象征著人類尊嚴和榮耀。唯有發展,才能消除全球性挑戰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中國有13億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2014年5月26日發表《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全面闡述中國人權事業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白皮書全文約2.1萬字,以大量數據和事實從9個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成就,包括:發展權利、社會保障權利、民主權利、言論自由權利、人身權利、少數民族權利、殘疾人權利、環境權利、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點擊詳細]
2013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中國人權事業又取得了新進展。這一年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實際出發,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的發展,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2013年5月14日發表題為《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在促進與保障公民各項基本人權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除前言外,白皮書包括經濟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政治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文化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社會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六部分內容。[點擊詳細]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級國家機關的意志和行動。繼“人權”分別莊嚴載入中國憲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中國共產黨黨章之后,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又將“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2010年9月26日發表題為《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的白皮書,全面介紹過去一年間中國在促進與保障公民各項基本人權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了解。白皮書全文約1.4萬字。白皮書列舉了大量數據和事實,從7個方面回顧了中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點擊詳細]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在這一年里,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和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促進人權事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實施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經濟增長明顯下滑的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同時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5年4月13日發表題為《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的白皮書,全面介紹過去一年間中國在促進與保障公民各項基本人權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了解。白皮書全文約1.7萬字。列舉了大量數據和事實,從7個方面回顧了中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白皮書說,實現充分的人權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一如既往地不斷做出努力,促進中國人權事業的持續進步和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3月30日發表題為《200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的白皮書,白皮書全文約1萬6千字。白皮書指出,2003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重要而非同尋常的一年,也是中國人權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政府將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基本人權放在首位,提出了“執政為民”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思想,形成了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并在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措施,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減輕民負、實行民主上做了大量工作,使人權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1年4月9日發表題為《200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的白皮書,闡述了在過去一年中國人權事業在各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白皮書全文約1.4萬字,分7個部分:一、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改善;二、公民政治權利的保障;三、人權的司法保障;四、公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五、婦女、兒童權利的保護;六、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殊保護;七、積極開展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白皮書指出,人權的發展是各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個不斷前進的歷史進程。[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人權發展50年》的白皮書,對中國50年人權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展望。白皮書共分中國人權發展的歷史性轉折,生存權、發展權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巨大改善,公民、政治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婦女、兒童權利的保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殊保護,中國人權的跨世紀發展前景等6個部分,全文共約15000字。[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9年4月13日發表《1998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199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20周年,也是中國人權事業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繼續取得進展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國在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和遭遇特大洪水災害的情況下,國民經濟穩步增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人權狀況保持了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將解決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問題放在首位,大力發展經濟,使國民經濟以年平均增長9.6%的速度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8年2月24日發表《西藏自治區人權事業的新進展》白皮書。白皮書對于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人民的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存權利的發展,以及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自由等都做了全面的介紹。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藏族自治區。十三世紀中葉,西藏正式歸入中國元朝版圖后,西藏一直處于中國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中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勤勞、純樸的藏民族在歷史上為燦爛的中華文明的發展,為祖國大家庭的團結和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7年3月31日發表《1996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1996年是中國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人權事業繼續取得進展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民主和法制建設明顯加強,人權狀況繼續保持并進一步呈現出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1996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再一次證明,中國將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置于首位,在改革、發展、穩定的條件下,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人權,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在實踐中是卓有成效的。[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1995年12月發表《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向國際社會闡述四年來中國的人權事業又取得新的進展。1991年以來的四年,是中國全面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八個五年計劃的重要歷史時期。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原定到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計劃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正在向小康目標前進。當前,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狀況呈現全面改善的良好態勢。[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1年11月1日發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白皮書從不同側面向世界表明,新中國的人權理論和實踐充分體現了《世界人權宣言》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實現《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以目標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享有充分的人權,是長期以來人類追求的理想。半個世紀過去了,世界以《世界人權宣言》為起點在人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而中國則以新社會的誕生為起點,人權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點擊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2年9月21日發表《西藏的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白皮書。白皮書約37000字,分為前言和十二節。白皮書用大量史料追溯了西藏地區成為統一的中國的一部分的久遠歷史。白皮書闡述了中央政府對達賴喇嘛的一貫政策,希望他放棄分裂,回到愛國統一的立場上來,同時指出,“西藏獨立”不容討論。為了對歷史負責,對中華民族負責,對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11億中國人民負責,中央政府在維護祖國統一這個基本問題上決不會有絲毫讓步。[點擊詳細]